长久以来一直都喜欢血腥的电影,总算在这找到了真实的感觉。
息影20多年后,史泰龙的复出果然还是很有分量的。
影片的血腥让人不寒而栗,可是却真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很多时候,我们无能为力。
突然想起有个缅甸的朋友之前曾说过,旅游千万不要去缅甸。
看来,以后真的还是不去比较好。
^_^
刚看完rambo4,就难得写下这位美国反叛性格的英雄或者说是孤单+孤胆的英雄。
故事情节其实完全可以忽略的,他的电影故事情节本来就简单,根本不要太在意合理性或者什么深度。
只需要专注于枪战,搏斗,爆炸,最终正义战胜邪恶,人质总被解救的老套情节。
要么就是用政治观点把缅甸人形容的十分邪恶(美国电影的通病)虽然身材不服当然勇,脸上也早以掩饰不住岁月的打磨,不过60多岁的史泰龙还能以往如前的搞动作片真的不容易啊,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老了终究是老了,虽然影片中尽量避免了些高难度的动作场景也是合理为老史年迈早到个很好的台阶下,尽力修饰。
应该说这部电影也该是rambo的总结了,电影的结局已经告诉观众这一切了,走向平静,走向归隐田园。
而我们地英雄rambo也退休了。。。。。。。
完整的看了第一滴血1234,也看了评论区的各种评论,有看完整部1234骂的,也有无脑喷的,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我还小,只喜欢兰博的无敌,爷们儿的战斗!
当过去很多年的今天,我又重温经典,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兰博,他不光是一个战士,这部剧除了老美一贯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美国人民,美国的基层士兵对于战争的心理,其实这个世界上,对于我们每个平常人来说,战争是无情的!
残酷的!
包括兰博,即使他那么的英勇无敌。
他依然会被战争的噩梦惊醒!
战争带给这个世界,带给这个世界的人们的,只有无尽的悲痛,而这部剧我觉得精彩的部分,除了对战争细致,尽量真实的展现之外。
更在深层次的揭露了战争到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在我的眼里,我觉得兰博并不是一个热爱战争的战士,他同样爱好和平!
说实话,第1滴血很好看,那个时候看的是史泰龙的肌肉,看的是一个人怎么横扫千军.可是后来的,都是炒冷饭.直到第4滴血的出现.这片子,在看之前,我以为会和终结者3一样,炒炒冷饭就OK了.可是没想到,史泰龙还是有点脑子的,这不是一部炒冷饭的片子.虽然说动作场面非常暴力血腥,但这是战争片,这才是战争真正的残酷的地方.不是哪个将军在地图上随便摆2个棋子就搞定的战争.这是战争真正残酷的地方,在战场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是否还活着.虽然情节老套,但也算是符合实际情况.当然,雇佣兵实在太烂了.其实,我想龙大叔现在真正想表现的是战争吧.那个永远不能从人类历史上抹去的丑恶的战争.当龙大叔站在战场上,扫视那遍地的尸体时,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是杀戮的欲望?还是那种发自心底的对战争的厌恶?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浪子回家了.我希望他永远不要出来了........
想重温《第一滴血》那样情节与动作并重的严肃动作片的老大肯定失望。
《第一滴血》拍于1982年,那时的史泰龙36岁,还没有脱离愤怒文青的人生阶段,据另一部大作Rocky问世也不过6年。
转眼26年过去,62岁的史爷爷经历了8、90年代席卷全球的巨大成功,深刻影响美国流行文化,进入新世纪后除了疯狂服用睾丸激素testosterone保持身形,就是拍烂片补贴家用,再要求人拍正剧反思什么也有点勉为其难不是?
片中人物脸谱化。
传教士们幼稚热忱,和硬要到阿富汗找死的韩国传教士有一拼。
缅甸军人面目狰狞。
杀人从来没有原因。
我其实奇怪,把农民杀光了,你丫吃什么嗫?
史爷爷身材保养得不错。
浑身腱子肉鼓鼓囊囊。
虽说年是已高,脸肉下垂,显得有点胖乎乎,但比50岁拍The 6th Day和End of Days就一脸倦容的州长叔叔强大多了。
可见平时合理锻炼注意饮食多么重要,不然做了心脏手术,任你10界奥林匹亚先生也难免憔悴不堪。
嗯,跑题了。
幸好史爷爷不像Kevin Costner那么堕落,从Postman开始除了皱着眉头装大尾巴狼以外什么都不会,拍的片要多烂有多烂。
放弃情节,追求暴力刺激(批评家所谓的violence porn是也)的老大们看这部片子不至于失望而归。
不管是动作的设计,血腥镜头的铺陈,镜头的移动,还是音乐及音效的运用,都是中规中矩娱乐片的水准。
影片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极力烘托缅甸军人残忍嗜血:屠杀手无寸铁的村民,连小孩儿也不放过。
把村民逼入埋有地雷的水田,打赌谁先炸死。。。
总之就是要激起观众的义愤,为兰爷爷痛下杀手奠定坚实的理由。
下半部分就是兰爷爷和雇佣军们让人眼花缭乱的暴力大串烧了。
高狙爆头。
利箭穿脑。
手裂喉结。
近距离重机枪把人打成肉酱。。。
也少不了特种兵传统手艺:利用丛林设置陷阱,杀人于无形。
史爷爷保持了兰博一贯的风格:话少,手重,不留活口。
对细节的渲染也是影片一大卖点。
比如Shooter的DVD有大段制作花絮,提到为了让场面不那么血腥,制作小组没有拍出真实的高狙命中效果。
这部片子就不一样了,居然拍了高狙命中头部,把头掀掉一半的教科书效果。
还有子弹穿过人体时,前面一个小洞,后面一个碗大的洞这类真实情景,一点都不吝啬。
难道史爷爷想告诉大家战争的残酷?
反正我看了这些镜头不是很舒服。
总之,标准无脑动作片。
适合俺这类无脑人士观看,也适合多年的兰博迷怀旧。
P.S., 看到一段搞笑评论:if Rambo were in Iraq, our troops would be able to come back home on Tuesday. Of course, Rambo had to stay till Thursday because he'd make sure that he'd killed all people who deserve to die.
最最血腥,没有之一。
我算是口味很重的,但看这个实在是被萌多了,从手枪爆头开始,整个电影可以用一句《战狼传说》里黄子华的台词形容:你有没有看见过血流成河。
之前的如果算是河,那么这个就是山洪爆发加火山喷泥石流。
有说Rambo没有肉搏了,的确啊,连刀都不用了,用的是重机枪,子弹就是刀刃。
瞬间爆头算什么,瞬间爆体。
话说那些白人救援队实在有些问题,他们所带来的福利和营救他们的成本相比,实在太不值得了,看见那个白鬼说“我会报告的,杀人总是不对的”,我就想就该让你的女人在你面前被轮奸强暴五十次,然后割头,然后叫你吃自己的肠子,你去正义吧,狗娘养的。
兰博第二集里是个囚房,第三集里是个修佛寺的木匠兼打黑拳,第四集里是个捕蛇者兼艄公。
他真是非常遗世独立的一个人,强壮的肌体就用来完完全全的孤独。
也会有噩梦也会有噩梦醒来的麻木。
那些雇佣兵也蛮娘的,有个狙击手不错,不过即便没有,Rambo也可以一个人一把刀杀光所有的人,这就是孤独。
电影里闪回了很多前三集的镜头,已经没有泪水,没有呻吟,没有咆哮。
向孤独致敬,像和血已经不分彼此的回忆致敬。
Rambo是最后一个男人了,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
Rambo老了,无奈的承认。
岁月不饶人啊,再猛的猛士,也抵抗不了岁月的侵袭,以后估计看不到Rambo系列了,虽然我多摸的想看Rambo5、6、7、8……还有无数的前集外传。
真的,没有人能抵抗这部电影的魅力,没有人!
你看了Rambo以后就会深深的爱上它的。
Rambo1的经典我无法用语言形容,从某种程度上说,Rambo1可以和教父1媲美。
Rambo1塑造了一个从此让任何动作片黯然失色的角色,丛林中的Rambo就是神,魅力无与伦比。
Rambo1我是要动不动就要拿出来看一遍重温的,真的是百看不厌,虽然,相对2和3来说,第一部其实动作场面并不多,也正因此,一般来说,我重温完1之后总是要接着重温2和3的。。
2和3更火爆更刺激的动作场面配合1一起看,绝对是爽过瘾,我估计好莱坞拍2和3就是给1加料来的,,,就是为了让我搭配着看解馋。。
Rambo1更经典的是完美的塑造了Rambo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整部电影渲染的那股浓重的悲壮的孤独和寂寞,和对美国当时社会心理的批判反思贯穿整部电影,配合着Rambo的杀戮强有力的震撼人心。
Rambo1中的动作场面是表面的,而整部电影反映的这种思索和揭露却是内心的,一个明一个暗的牵引观众,潜移默化。
看完以后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Rambo1塞给你的还有心灵的共鸣。
Rambo那穿着草绿军装孤独走在美国高速公路上的身影,一次次的被挑衅侮辱又一次次忍耐,坚毅却又茫然的眼神,你看到了,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说不好台词的史泰龙根本就是为了这个角色而生的,感谢这个角色吧史泰龙!
你那张歪嘴脸能红成这样没有Rambo行吗?!
虽然还有一个洛奇。。。
Rambo4跟Rambo1完全不能比,唉,2和3与1的差距其实某种程度上并不大,1的深度更深,内涵更深,意义更大,2和3这些比不上难免,可也并不重要。
问题这第四步可就差远了,唉,不过还是那句话,Rambo老了,史泰龙老了,这也没办法。
我就不说他发福的身材还有宽了至少一半的大脸庞了。
我就不信以往在丛林里纵横展转腾拿跳跃如同豹子一般敏捷,隐藏追踪制造陷阱巧的跟猴子一样,一个人挑掉一个山寨整只军队视若无物的Rambo,john Rambo!
会只呆在战场后方,靠着重机枪扫射?
这要放在Rambo1里,Rambo早该静静的放下没有子弹的重机枪,望着山脚下匍匐前进的几百个缅甸政府军,缓缓的蹲下捞起一把泥巴,往脸上重重的涂上三道迷彩,然后这时候该是他那双坚毅自信和充满杀气的眼神的特写,随后镜头一闪,Rambo失去身影,由此开始了无比刺激的丛林偷袭战,削尖的树枝碗大的石头锋利的匕首强健的臂膀无所不用其极!
鬼影一般般在对方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挨个干掉敌人!
这要是放在Rambo2里,Rambo早就掏出复合弓,举起,稳健的瞄准,飕的一声射出无数只箭矢,支支夺人命,其中还有爆炸箭高爆箭穿甲箭等等等等,然后甩开箭冲上去用肉体的力量利索的消灭掉敌人,最后横是遍野的山头上是Rambo寂寥而又伟岸的背影,镜头逐渐拉开,一个大全景震撼你到死。
这要放在Rambo3里,Rambo到是也会用重机枪,问题不是躲在后面扫射,而是英勇的Rambo肯定会狰狞着面孔,喉咙里发出混浊不清的嘶吼声——oh,原谅他吧!
史泰龙连喊叫的声音都发不准!
——大叫一声用力从军车上扯下机枪,把子弹链往身上这么一盘,狂奔着就朝敌人扑去,哒哒嗒哒哒嗒一阵猛射!
敌人纷纷倒下!
Rambo是谁????
Rambo可是一个石头干掉一个直升机!
一挺机枪干掉阿帕奇!
一把匕首单挑一个营的主啊!!!!!!!!!!!
唉,可惜英雄不敌当年啊!
为什么Rambo4里Rambo如此的颓废?
救人还需要一个小分队?
甚至还被一个狙击手救了!
战斗只会靠着机枪和军车?
丛林里碰到敌人竟然放了一个炸弹了事?
唉,无他,Rambo老已。
Rambo老了,所以他打不动了,只好能偷懒的偷懒,放放炸弹,玩玩机枪,匕首是用不了,就打个大刀,砍起来方便点。
Rambo老了,所以有个小分队来帮他救人他也乐意。
Rambo老了,所以有时候反应不过来,差点挨了枪子儿,这时候正面的sniper救了他一下他也满高兴。
Rambo老了,连小姑娘也不喜欢了,最后千辛万苦救了人家连个拥抱也没有。
Rambo老了,最后还是回到了美国的家乡。
唉,Rambo回去了。
Rambo的家乡挺宁静的,挺田园的,挺适合发福了的Rambo。
但是不争气的我啊,眼泪刷刷的往下掉啊。
再也见不到Rambo了,再也见不到那个眼神鉴定,离开了战场茫然不知所措的Rambo了,再也见不到那个忍无可忍伴随着一声大叫终于开始反抗的Rambo了,看不到那个留着委屈的眼泪向人怒吼向天开枪的Rambo了。
那帮锋利的闪着寒光的匕首再也看不见了!
结尾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有点湿啊!
Rambo4,好莱坞也明白超越不了前面3部了,老史泰龙估计连跑也得用替身了,于是索性就安稳一点,怀旧一点,处处流露出Rambo的归意,最后更是安排了一个happy ending,让倦怠的Rambo回到了久违的美丽田园家乡,和老爹渡过余生。
Rambo4也许是个很好的结尾,很圆满,很顺畅,但是看完以后太让人郁闷了。
郁闷在Rambo根本就没有怎么大干一场,我们可以接受他老了,但是不可以看到他老了!
Rambo是个神,即使老了也应该所向披靡,好莱坞你怎么可以这样敷衍我们?!
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让一部这么有意义的终结片草草了事?!
如果Rambo4只是一般的续集的话,拍成这样我们可以接受,问题是,Rambo4可是意义非常的终结片!
这就太不够了!
太不够了!
怎么对得起两年前知道要拍Rambo4时激动的失禁的我啊!!
苦等了2年啊!!!
maybe这是对Rambo来说最好的结局了,可是我好不甘心啊!
Rambo就这样结束了么?
噢 no!
这样对我太残酷了!
在最后,让我们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无所不能强大无极限的好莱坞吧!
我相信你们!
即使80岁的史泰龙,你们也搞的定Rambo5、6、7、8……的!
啊,史泰龙死了以后怎么办!?
难道要换人么?
那太不习惯了,可是好不甘这个系列终结。。
好纠结。。。。
Rambo4里有几个地方好败笔,不知道把缅甸军头子塑造成一个菊花癖能有什么意义,片中的特技都好鸡肋,想当年Rombo1的时候啥都没有,拍出来照样多久都看不腻。
还有口味比起123来重了好多,123里面的朦胧变成了重口味,残肢断臂横飞,人头遍地,鲜血横流,太没有品位了,你看人家Romber123集拍的多好!
一部用“血肉横飞”来形容都嫌不够写实的电影,我居然给了4分,比较少见。
虽然只有一个表情,龙哥的演技真的很好。
从一开头的看透世事孤独颓废,到中间被女主一句话感动的若有所思,到后来明确利用自己的杀人能力来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到最后站在山头上的坚定和寂寞。
一个表情就演绎了不同的内心世界。
Maybe you've lost your faith to people. But you must still have faith in something. You must still care about something. Maybe we can't change what is. But trying to save a life isn't wasting your life, is it?龙哥对现实的透彻和对杀人的坚定当然比基督教会那个Michael要迷人得多。
在战争的情况下,怜悯貌似是自寻死路。
但我还是认为以暴制暴绝对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更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Evil是真实存在的,而evil唯一的天敌就是love. 这个世界上除了domination和submission这两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还可以有enpowerment和integration. 尽管在残酷的战争中谈论这些真的没有实际意义,但从更广大的社会范围来说呢,从每个家庭,每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上来说呢?
让更多人的意识到这一点,让更多的人在每天中逐渐地实践它,人类是否能阻止战争的发生?
这个从现在来看很理想主义,但与信上帝不一样,这个不是毫无条件地全盘相信,而是相信一部分,然后实践,再重新评估这个信仰,再实践。
对“爱”的盲目崇拜和对暴力的盲目崇拜一样可怕。
既然教育可以成为洗脑的工具,让人不把其他人当人来看待。
教育同样也是humanity的培育所。
这场抗争需要一个突破口,就在家庭和学校里面。
(整篇都是自言自语,最后加上一个OS: 媒体的暴力和媒体上的性别歧视一样,都可以成为论文主题)
铁汉一副看破红尘的模样,在影片开头似乎热衷过着平静的生活,哪知仍然不甘心啊,被一MM说动出山了,于是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解救人质以及扫射士兵的画面,给自己带了一个枪眼.....
兰博同志还是与时俱进的很.当年我还年少,同龄的朋友们卧室里还不兴贴周慧敏,小虎队以及张曼玉,孟庭苇啥的,是爷们的就两个人物,一史泰龙的兰博,二史瓦辛格的曼垂克斯上校.周围再来几个兵器集锦啥的就全了. 那会儿也还没有古惑仔,新白娘子传奇也还没来,上海滩的热潮我这波基本上没太赶上. 所以,史家兄弟是我们第一波的偶像. 没事的时候也经常光着膀子比一比胸肌,肱二头肌什么的.虽然那会儿大家瘦的都跟豆芽菜似的,不过胸肌使劲挤一挤还是有的. 当时有个同学在区体校练蛙泳,由于是半专业运动员,所以胸肌很有形状了.当年是很羡慕的,不过此人后来上了职高还不是中专,以后再见过他的人形容,说是现在已经象妇女同志看齐啦.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不阐述了,还是老观点,战争就是战争.
不管是动漫还是真人,都很热血~
还行。
作为运动番也算及格了,还没变成人渣的健太郎,怀念😇但鸣子太吵了,造型也不好看,成功成为我推演过的角色里最不喜欢的一个,扣一星
校园片+运动热血,不好这口,看看环奈酱打酱油,羡慕他们爬坡还能加速(来自一个有点坡都得下车推的自行车苦手
日本的青春热血片拍的真好
一堆小鲜肉撅屁股骑自行车还不停啊啊啊的,真是,好无聊的电影啊。如果是一群美少女骑自行车应该能挺好看的吧。话说骑车真的好危险,路上好多汽车啊
6.5分,团队合作与个人能力的完美结合的魅力被很好的拍了出来。
强风吹拂可别给我拍成这样
总之夸夸我宝🚴🏻😍😘
比起几十集的原作漫画第一季,这部超级压缩的真人版只能说是不过不失吧,即使有桥本环奈出演。和一众平平无奇的真人漫改电影一样,90分钟的真人COS会让原作观众很激动,但高压缩下损失的故事性也会让人沮丧。动画用较长的篇幅描写了小野田的天赋与自小的练习,也循序渐进了给外行人讲了踏频、车衣、变速、锁踏乃至冲刺手、爬坡手、全能手、破风、攻击、追回等知识;但电影这里并不在意科普这些术语,而是专注于“每个人都有闪闪发光的潜能”这种鸡汤,那将公路车运动换成冰壶或魁地奇也完全可以吧。
虽然不太懂骑车,但一边爬坡比赛还一边聊天、拍肩膀,这样不会破坏呼吸和节奏吗?
太假了,表演太假了,剧情太假了,热血太假了。话说日本的体育励志片大同小异,一个窝囊的主角,其余的人扮酷的扮酷,幼稚的幼稚,勤奋的勤奋,再加一个神助攻的女性。无聊,且虚假。
比想象中要好!虽然卡司全是年轻人但没有朝偶像剧方向拍,竞技体育就该这么热血啊,赛车部分拍得很好!我还是会为孤独胆小鬼终于交到朋友的热血青春故事而感动。
动漫改编的真人电影,算是还原度挺高。不过剧情简单,男主长得像哈利波特,但鬼叫像娘娘腔。真羡慕日本高中都有这么好的竞赛机制和训练部。
有点像破风,还是挺热血的,但现实中,自行车社团的业余选手就是不如职业选手啊,而且也没有桥本环奈当经理。
热血
好久没看这种青春热血剧了,看到最后就是露出幸福的微笑哦。觉得里面的配乐很好听,最后我kp的歌也是!www
完全超预期的好看,松弛有度,演技都在线。重回影院看的第二部片就这么精彩,本人非常满足!
太棒了,青春的感觉
电影太快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