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李小璐还没有结婚,“做头发”和出轨的梗还不会困扰到她,在影迷心中她还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女演员;
乔任梁也凭借“加油好男儿”亚军身份的高人气,拥有着大批粉丝,只是谁也不会料到他会在几年后患上抑郁症自杀在家中;
赵英俊凭借“我型我秀”出道,尽管他也在努力破圈,但此时他的名气还很局限。
当然他不会想到未来会创作出《大王叫我来巡山》和《我要我们在一起》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还可以为许多电影创作主题曲;更不会想到会患上癌症英年早逝。
徐峥也还是一个本分的演员,此时还未能体验《泰囧》带来的高人气,只能参演一些低成本的电影。
这部电影叫《夜.店》,2009年上映,是一个小成本电影。
故事的源头是彩票。
水哥(徐峥),本名叫何三水。
从小喜欢算术,长大后痴迷彩票。
他经过研究彩票走势,终于算出了一套中奖序列,并中了三等奖9500元。
但在兑奖时才发现老板娘打错了数字,为此他找老板娘理论,却被打了出去。
水哥有个表弟叫轮胎,来到城里投奔水哥。
轮胎找工作时被不良公司以保证金的方式骗走了水哥仅有的几千元,两人走投无路,于是决定来找老板娘要回本该属于他的奖金。
老板娘的超市叫汪汪超市,是以她的宠物狗名字命名的。
而这天晚上,超市值班的是唐小莲(李小璐)和小钢牙李俊伟(乔任梁)。
这天晚上本来不是小钢牙的班,但是他因为喜欢唐小莲,于是调到了这个班。
故事,就在这个超市展开。
水哥带着轮胎前来要账,为了防身,水哥带上了电棍,而呆傻的轮胎却戴上了黑头套。
水哥感觉自己憋了很大委屈,小莲禁止在超市抽烟有刺激到他,之后小莲打电话的动作更让水哥误以为是报警而激发了矛盾。
双方争执时却又闯进了一个头戴丝袜的打劫者。
打劫者叫朱辽(赵英俊),是小钢牙的好朋友,也是一个龙套演员。
为了明天的试戏,他提前在超市放了DV,并约定小钢牙会在晚上前来练戏。
水哥坚定信念要在今晚拿回钱,但超市的现金距9500还差很多,朱辽的出现让现场矛盾更加激化。
最后小钢牙出主意,水哥将今晚的营业收入抵债。
水哥将小钢牙、小莲和朱辽绑在了办公室,并意外发现这里竟然还是一个可以唱歌的KTV包间。
很快,水哥迎接到了他的第一波客人。
一个强势老婆和胖子老公,在买东西时老婆总是喋喋不休。
而当结账时,因为水哥不会用仪器也遭到了辱骂。
因为水哥全程的不言语而被胖子误认为是聋哑人,于是胖子爆发数落了老婆,并掏出了200元离开了。
为了避免算账尴尬,水哥叫出小钢牙与自己一起算账。
然后他们迎来了第二个客人王迅,这是一个异常挑剔的客人,短短时间内挑出了超市的三个问题。
第一,机器算账钱却进了水哥私人腰包;第二,冰淇淋刚从冰柜拿出就快化了,说明冰柜有问题;第三,豆浆买到小钢牙却不给吸管。
不得不说,王迅在这里的思维逻辑还是很缜密的,不过最后他还是因为用吸管喝热豆浆烫了一嘴。
小莲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拿到了刀片,然后与朱辽趁轮胎唱歌时电倒了他。
之后朱辽拿着电棍带着小莲与水哥对峙,却被水哥的大电棍击倒再次被绑。
老板娘王素芬一般晚上都是泡在茶馆里打麻将,只有输光钱才会回来拿钱。
老板娘对员工苛刻,做生意更是利欲熏心,总会将过期食物摆在货架买。
当老板娘拉着宠物狗回来时,对着水哥一顿揍,但最后被轮胎用电棍击倒。
然后老板娘和宠物狗都被绑在了办公室里。
被绑后的老板娘依然对小钢牙他们冷嘲热讽,小钢牙忍无可忍,于是为水哥出主意提高销量,全场货物五折出售。
超市立马人来人往,很快距离水哥的9500就只差3元5角,实在人水哥坚持还要等凑够才会离开。
然后超市来了真正的不速之客,张嘉译饰演的珠宝抢劫犯。
抢劫犯在抢到珠宝后被警察追捕,为了逃离方便将钻石藏在了超市的冰柜里,而他晚上来便是为了找回钻石,但是却已经找不见了。
在与众人对峙时,超市响起了手机铃声。
原来晚上高警官在买东西时将手机落下了,之后高警官前来找手机时,众人迫于劫匪带着的枪,只好配合演戏送走了警察。
劫匪在审问众人时,库房里冲出来一个胖子。
此人叫腰子,是超市的送货员。
他因为在网吧通宵一整夜,白天又去采购货物,因为太累就在仓库睡着了。
当他醒来时却发现外面有劫匪,于是冲了出来。
众人一顿折腾本已困住了劫匪,却因为水哥电棍没电再次被劫匪翻身。
劫匪以生命威胁众人,朱辽终于说出钻石被自己藏在某个货架下面。
原来小钢牙铲冰柜的冰后将其放在了厕所洗手池里,而后朱辽上厕所时刚好看到冰化后露出的钻石,之后在劫匪逼问时他便顺手放在了货架下面。
朱辽好不容易找到了钻石,却因为不小心被绊倒,钻石滚在了小狗面前,被小狗吞了下去。
劫匪追着小狗冲出超市时,却发现外面站满了警察,原来小莲在给高警官手机时在手机短信留下了求救信息。
劫匪撤回抓住小莲当做了人质,面对疯狂的劫匪,小钢牙为了心爱的人,企图跳起砸下吊挂的电视,却因为高度不够只是震下电视一点。
丧心病狂的劫匪朝着小钢牙开了枪,而掉落的电线也正好电倒了劫匪。
最后,水哥因为这一夜与老板娘多次贴身接触而成为了情侣;小钢牙没有死,也去除了牙套,跟小莲走在了一起;朱辽成为了著名影星,而轮胎成为了他的经纪人。
本片整体逻辑还算严密,基本后面的剧情发展都能在前面找到已经埋好的伏笔。
虽说有些浮夸,但黑色幽默电影多少会有些这样的特点。
乔任梁和李小璐的表演中规中矩,徐峥表演的落魄民工从演技和形象上还是相当到位,赵英俊演技不咋地,但全程叫哥还是挺搞笑的,尤其在片中教轮胎唱周杰伦的歌也非常不错。
《夜.店》借鉴了韩国电影《加油站被劫持》的套路,本土化也算成功。
任何电影都不可能满足所有观众,总会有批评的声音,这自然无可厚非。
只是有些媚外影迷就有些犬吠难治了,在豆瓣上有个博主评论本片是说道,“说到当代的幽默,英国人是祖宗”,然后大篇幅夸奖英国和美国的喜剧如何高等,甚至说起港片喜剧中的无厘头也是因为殖民化才可以取得成功。
国外的电影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如此跪舔就真有些恶心至极了。
希望那些跪着的媚外舔狗能够清醒,站起来做个人吧。
又一场闹剧,盖里奇到底影响了多少导演?
有趣的是,盖里奇被中国化以后的事情,那些市井,那些平俗,那些低调,那些似乎不完整又似乎是现实的底层人物形象,在执着的将这些元素全部串成一条线的表述方法,真的已经被杨庆串起来了么?
我怎么看这都像是一部情景喜剧,优质情景喜剧,甚至是闹剧!
说实话,看的时候真的很闹腾,一连串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连串的嬉笑怒骂,少数穿插的回忆镜头更难得说,你是敬呢还是仿呢?
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该表扬还是该批评,但话又说回来,人家拍部戏真的不容易,我不是正是一直想导,却无力以对么?
所以,在给予一个导演和一个剧组,以及一次情景喜剧和大荧幕的化学反应尝试后,我推荐,郑重推荐,大家看这部电影!
算是对国情的一种认识吧,只是那个结尾又似乎是谁都能想到的,导演是不是再给我们点新意啊?
如果有第二结局版本,你又希望是什么呢?
附:国产喜剧面临着类型化:无厘头表演的延续,盖里奇风格的叙事,葛优化的底层或中层人民的形象,冯氏编写加葛氏铿锵有力的音调字字句句清晰有力的台词,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不过不管还有什么,国产喜剧需要自我突破,难道国人就没有自己的幽默么?
又或者国人只有马大姐,张大民……我怀念谢园的孩子王……那才是中国式表演,我怀念东城西就……那才是中国元素。
从电影院回来的请回忆徐峥出场的10分钟 想不起来的可以拿DVD取证 请问您真是用胶片拍的么 ?
为什么抖的和DV似的?
200万的成本连个摄影减震器都买不起?
这是拍片的起码诚意吧?
没见过哪部国产电影画面会抖动那么明显 哪怕是10几年前的老电影 而且持续时间如此之长!!!
光这一点观众就无法忍受 亏得我对这部电影期望甚高 一开场就让人失望 接下来 台词空洞 表演造作 配音奇怪(感觉不是同期) 配乐糟糕(选的曲子很不搭 大部分时间是空白)唯一的亮点可能是后期的特效和剪辑 玩剪辑。。。
你就玩吧 难倒别人进电影院就看你剪辑??
作为一部以视觉语言和叙手段为特点的商业片其实并没有在画面上花心思或者说诚心?
当然你可以推托钱少等等原因 你不搞分镜头也就算了 但连摄影都过不了关 也就忽悠下群众的本事还好你后半段的故事补救了很多 我就不说你粗制乱造了这片子也就占了故事的光 还稍微有那么点意思 据说还是翻拍的?
说那么多 其实我并不讨厌这片子 有些场景还不错可惜的是失望大过于惊喜
今天看了《夜店》,觉得如果大家不把它当做搞笑剧来看,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电影。
的确,论搞笑,《夜店》明显和那些搞笑经典不在一个档次上,顶多算得上是诙谐幽默,让人莞尔一笑的镜头不少,真正能够捧腹大笑的,似乎没有。
我倒觉得,这是一部内涵很深的电影。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而徐峥和张嘉译一个要钱,一个要钻石,都想动用暴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这样一种理应令人愤慨的事情却让人感到一股无奈,一股心酸,甚至有一股温暖。
电影里的乔三水到超市要钱,却阴差阳错帮助超市大赚了一笔,他对李俊伟的关心让人感到了一种兄弟的亲情。
张嘉译抢了钻石藏在冰柜里,发现没有了之后用手枪威胁其他人,逼他们说出下落,可是当小狗把钻石吞进肚里了之后,大家一起抓狗的镜头使得这冷酷无情的一幕增添了些许温暖。
抢劫犯也是人,人心都是软的,否则,面对一只小狗,他完全可以直接开枪解决问题,显然,他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善良的人。
更不要说,李俊伟对唐晓莲的爱情和高警官对于超市的关心,甚至是一开始霸道的老板娘王素芬都心甘情愿地充当人梯,让李伟军踩过她的头顶。
人心本善,做事的方法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温暖无处不在。
因此,可以说,这部电影看似搞笑和无厘头,却处处充满温馨。
总的来说,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P.S. 发现了一个穿帮的镜头:张嘉译第一次开枪后,有一个镜头很明显,枪已经没有子弹了,可是后面他居然还能开枪,牛!
文/关雅荻三年前的夏天,一部《疯狂的石头》以300多万的成本最后取得了2000多万的票房收入,媒体一片叫好声中,业内外普遍认为实现了一个小小“票房奇迹”的同时,也都认为“石头”是一个“不可被复制的个案”,而且原因林林总总,这里暂不列举。
后来的模仿者还是源源不断,三百万左右小成本“黑色幽默喜剧”似乎一度成了投资人热衷的对象,直到现在也应该是如此,但真正实现类似“石头奇迹”的影片却凤毛麟角。
直到去年一部山寨喜剧《十全九美》拿下了近5000万的票房,再次让人看到了对国产喜剧片的新希望,虽然依然未完全摆脱“不可被复制的个案”的结论,但已经让人对国内电影市场看到了各种令人欣喜的可能性。
最近看到年轻导演杨庆的处女作《夜·店》,我认为国产喜剧片已经慢慢找到了跟主流市场的契合点,喜剧类型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功正在从“个案”变成“可被复制的范例”,这是《夜·店》身上我所看到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夜·店》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晚上,一间24小时超市便利店里一群社会上的普通小人物之间的惊险、离奇而又幽默的小故事。
影片风格是偏夸张和闹腾的,但因为整体视听语言的鲜活和灵巧,并没有让人产生烦躁感,反而不少小桥段和台词都充满了智慧。
而且因为影片采取了单一场景和单线索推进故事,所以观众的代入感相对更容易建立。
而且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任何层面都没有背负说教的包袱,你会感觉这个故事从根儿上就轻装上阵,以娱人娱己为己任,而且所有人之间的尖锐矛盾,都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搞笑的情节给消解掉。
但从功能性上来说,《夜·店》做为一部喜剧,整体上是完成任务的。
通过《夜·店》让人能看到越来越多像杨庆这样的年轻导演,在第一次拍摄故事长片的时候,从题材选择到目标观众都直接针对主流院线市场,而且影片最终还能真的直接投放到市场上,接受观众的评判。
简单说,现在国内很多年轻导演起手第一部电影就是类型片,从迈入电影行业的最初就开始用最直接的票房数字来给自己找定位。
这正是中国电影市场大踏步向前走的明证,而且在过去几年电影人对类型片不断摸索中,也渐渐开始找到了感觉,正在重新找回“讲故事”的能力。
去年有一部小片叫《即日启程》,我认为基本各方面也都达到了合格的水准,应该把它做为“60分电影”的标杆,《夜·店》显然是超过了这个标杆,而且很可能再次提高观众对国产片的要求和期待,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有位业内前辈曾简单指出国内受欢迎的电影的特点是“故事简单,情感丰富”,显然《夜·店》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虽然7月底的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多部国产新片上映,但我还是对《夜·店》的市场前景相对比较乐观,而且影片成本比当年的“石头”都还要低,但看上去却并没有那么“廉价”,这应该是一部能让投资人、发行人都赚到钱的电影,这对一位完成处女作的年轻导演是多么的重要。
但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前面提到的“不背包袱”是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软肋,因为影片除了娱乐效果,似乎也不剩什么了。
显然在个人表达如何与娱乐性保持平衡方面,国内年轻导演里似乎也只有宁浩在过去两部电影里完成得还算不错,这一点很值得国内其他年轻导演借鉴。
当然,我或许也有点过于求全责备,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往往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强调“不说教”就直接走向极端的反面。
还是看人家好莱坞,个人表达和娱乐观众从来都要达到一个平衡,比如眼下上映的《冰川时代3》,比如《博物馆奇妙夜2》。
如果有人说这些都是大制作,那再比如同样超低成本的美国科幻片《那个男人来自地球》和美国战争片《冰雪战士》。
从这个角度,我想问《夜·店》其实到底想说点啥呢?
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对《夜·店》的“求全责备”就当是我随着最近国产片质量一起水涨船高的期待标准吧。
09-7-22[每周影评].0703.夜·店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MDYyNjcy.html
《夜店》原名叫《超市》,片方觉得不够有噱头,就改名了,附加一句口号,好像叫什么每个夜晚都有无限可能之类,总之宣传上玩得不亦乐乎。
但是严肃点说,这片给了我并不“轻浮”的惊喜。
大体剧情如下:超市夜晚,A碰到B再碰到C再碰到D再碰到大BOSS,最后大BOSS被ABCD合力干掉。
《夜店》笑料紧凑,人物鲜活,小小的超市里玩得花样百出,看得人不疲倦,有点“疯狂石头”的意思。
但可贵又在于,并不相同。
宁浩擅长平行叙事,几条线一起走,前因后果悬念包袱样样上,最后走向结局一气呵成。
拍《夜店》的杨庆却有不同,小伙子基本上没打什么埋伏,好玩的人轮番上,没太大意思的如高军角色之流,亮相完就撤,如逢人便叫哥的小兄弟,戏足就留着继续搅局。
张嘉译饰演的大BOSS等大伙都玩HIGH了,才在影片后半程迟迟登场。
总体来讲,《夜店》有点拍到哪算哪的意思。
但这并不是在批评杨庆导演,拍到哪算哪是股子松弛劲儿,牛逼的有大师刘别谦,看刘别谦的电影,很难找到从头至尾的脉络,反正就是奇趣好玩,正儿八经去分析的人倒显得事儿逼了。
当然,杨庆还到不了那境界,他的处女作也远远没有松弛看人生的情怀。
但是《夜店》确实透着股年轻导演的自信味道,谁说大BOSS要一早出现,谁说中间不能多来几个神经病暖暖场?
反正电影好看就行,新鲜人新鲜事,水哥奇遇记,欧耶!
经验还是要吸取的,比如人物情感还是弱,最败笔的就是李小璐和乔任梁的爱情,一出现必乏味。
而水哥和超市员工的感情也非常牵强,唯一的解释就是水哥本身脑子有雾。
凡是涉及到情的部分,都是《夜店》的软肋。
刘别谦拍到哪算哪,可拍的都是有着真实情感的人,小幽默小卑鄙,都是小小的、细微的、关怀性的。
杨庆不会这些,用此手法也只能生产合格之作,就譬如不会九阳神功的底子,很难练好乾坤大挪移一般。
如何评价这部09年我就看过第一遍,今天看了第二遍的电影(第二遍要比第一遍印象好)?
那就是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那一年的“佳片”,但并不是完美的。
不管这个导演借鉴了都少其它电影的段子,但这个剧本还是比较接中国地气的,尤其是徐铮与赵英俊的表演,完全可以带动整部影片的发展,导演的用心和演员的尽职是如今很多国产喜剧中难再有的了。
09年的电影,我能理解当时部分豆瓣高贵人士的低分评价,但是时隔13年来看这部电影,只是感叹物是人非。
片中两位主角英年早逝,李小璐如今很难和pg1撇开干系,徐峥也已经是大佬了。
除了演员的巨大变化,颇感触动的是故事场景,夜·店,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在那个时候,我还上小学,在我那18线小城市的家乡,估计除了某些特殊行业,好像没有24小时营业的店,更是很少见到超过九点的城市夜景。
后来来到成都读书,也是慢慢才接触全家这些,渐渐很喜欢那种感觉,再晚也有一盏灯亮着,有着各式各样的东西,热的冷的。
有些我感受到的点:那时候好像还很喜欢称呼“哥“;李小璐的眼睛很动人,后来的《私人订制》范伟确实难过她这一关;李小璐害怕说想回家的时候,这段对白相较于那些细细推敲过的剧本确实略显苍白,但是苍白却又真实,就像回想起从前,那时候的回忆相较于现在的五彩斑斓确实苍白,但是有种令我心安的真实,随之也是无法回到从前的怅惘。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想回到过去,不知道原因,不知道以什么身份,不知道要不要回来,可能不是“回到”吧,是让现在和从前一样吧。
《夜店》上映后,赞叹的有!
骂街的也有!
不过,这也纯属各人观点而以!
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品位都是不同的!
对于《夜店》嘛!
其中导演选择徐峥作为影片的男一号是理智也是明智之举!
而李小璐的角色发挥空间不大,属于半个花瓶的角色,对此我有点失看!
导演最大的失算就是影片的***不够正气!
坏人不够坏!
成败的关键在于演员!
这是《夜店》一大失算!
徐峥的台词也有过多的抄袭!
没有什么新意!
演员中好人和坏人的角色定位被反过来了!
这也是导演杨庆故意的吧!
这只是我的个人理解!
导演杨庆故意把好人和坏人的角色定位反过来应该是让大家知道---做人不可以貌取人!
画虎画皮难画骨
我实在是太喜欢徐峥了 虽然圆乎乎的男人不是我的型不过他咋就那么那么Q呢这戏有哗众搏出位的意思很多地方做作了不过纯当笑料看 已经比很多贺岁喜剧好玩很像一堆戏剧科学生一起捣鼓出来的一幕汇报表演一看就晓得 乔任梁和赵英俊明显是大一新来的我们徐峥已经可以当老师了我喜欢几个地方1,赵英俊昏倒醒来后把饮料柜门当超市门打开然后哈哈大笑说88接着回头一冲。。。
2,轮胎让赵英俊唱《两只蝴蝶》五百遍 他说 那你还不如电死我呢3,徐峥特英雄的用电棍电歹徒 结果电棍没电 他喊的那声哥4,王素芬,我等你,很久了!
这句现在是我的短信铃声总的来说记住的都是段子 没有疯狂石头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虽然差远 我边吃自己做的冰激淋边看下来 娱乐性还是不错的
瑞典的孩童电影,谁小时候不会和同名的孩子发生点什么有趣的事?
Sune VS. Sune @2020-06-13 13:16:19
看过的第二部Sune系列电影
Sune VS. Sune
Sune VS. Sune @2020-06-13 13:16:19
没想到还挺玩好玩。班上有同名的小孩,怎么办?想起来初中班上有三个刘军,于是老师说,一个叫大刘军,一个小刘军,一个刘附军……
2020/08/18三創公視兒童影展。滿可愛的故事,只是結尾有點太幼稚了。
儿童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