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事者】《久別重逢》:一鳴驚人的許恩怡Yahoo 娛樂圈更新日期: 2024年12月19日1. 我的朋友告訴我,要看《久別重逢》。
說老實,近日好看的港片不少,單看牌面,《久別重逢》未必是一般觀眾的首選。
結果,我真的去看。
看過後,我會直接對身邊朋友說,「單是為了許恩怡的演出,也值得入戲院看這部戲!
」2. 許恩怡在《久別重逢》的好,令我想起《星願》的張柏芝,和《新不了情》的袁詠儀,都是很新的演員,演過的戲極少,但在電影的演出是極出色,每當有她們出現的場面,觀眾都忍不住留意她,而她們的演技極其自然,很難相信她們是經驗尚淺的新演員,她們的存在,彷彿告訴觀眾這世界是有天才演員這回事。
《久別重逢》劇照3. 許恩怡是柏安妮的大女兒,今年20歲,三年前出道,演過一部《燃野少年的天空》,跟著接連在幾部港片出現,包括《但願人長久》、《爆裂點》和《焚城》,《但》是袁澧林的少女版,《焚》則做劉德華的女兒,她在這幾部港片都是配角,不似今趟在《久別重逢》擔正任女主角,戲份由頭帶到尾。
4. 《久別重逢》由新導演梁禮彥執導,他之前幫葉偉信和Juno的戲寫劇本,《久》是他首部執導的作品,電影的穿越橋段和男女愛情關係,很容易令人聯想起日本的純愛電影,甚至是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王家衛《一代宗師》的對白,「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可算是這電影的最佳註腳。
《久別重逢》海報5. 純愛電影,最重要是男女主角間的默契,同場能否有化學作用。
《久別重逢》的演員配搭是好看的,鄭伊健演的落魄音樂人,lan做的純品中學生,無論外型和演出都是恰如其份。
導演很懂得捕捉二人特質,尤其是久違銀幕的鄭伊健,昔日陳浩南古惑仔味已蕩然無存,他演一個愛情事業都不如意的中年人,眉宇間的滄桑失意,伊健都掌握得很好。
Ian的本色演出亦很稱職,尤其是彈琴和彈結他的時候,顯現他獨有的文質彬彬魅力。
6. 演得更好的,是20歲的新人許恩怡。
她的對手戲圍繞着鄭伊健和Ian,明顯導演在拍攝期間已知她演得極好,故很多場戲都是一個鏡頭讓她演下去,不用靠剪接去幫助。
許恩怡在戲中的角色極重要,負責連結鄭伊健、Ian和蔡思韵的情節,她有好幾場戲都演得極好,由初戀傾通宵電話,到知道Ian要離開去外國讀書,和在酒吧激勵鄭伊健的幾場戲,她演得很有感染力,連一些微表情也演得到,這麼厲害的演出,除用天份去解釋外,已想不出其他原因。
明年的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入圍名單,相信要預許恩怡一份。
7. 電影有很多場面都在長洲取景,拍得尤如在日本,其美術風格,令我想起新海誠的電影,戲中經常出現的街景,如電線桿、燈柱、車站、單車、斜路、樓梯,以及lan和許恩怡的房間擺設,很有新海誠電影味道。
而幾場重要的戲份,更是在日本取景。
8. 《久別重逢》最難得之處,是它超越了一般純愛故事,導演想講的,不只是單純一個愛情故事,電影用鄭伊健和蔡思韵的年長角色,去說記憶、初心和堅持。
當失去生命重要的東西,我們仍可有回憶。
戲中鄭伊健返回過去,就是尋找初心。
蔡思韵在病床慶幸自己仍然沒忘記,要記得的都在心中。
《久別重逢》即是年青人的純愛電影,也是中年人的療傷電影,電影是說遺憾,人生的錯失,唯有回憶,選擇不忘記。
許恩怡是柏安妮的大女兒,今年20歲作者:郭靖言做過唱片公司,做過電影公司,做過報紙雜誌,如是者,現在全職睇娛樂,正經寫娛樂。
我今天看完新片《久别·重逢》,想起王家卫的电影里说过:“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郑伊健、陈卓贤领衔主演的《久别·重逢》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这部爱情奇幻片打破传统叙事思路,通过不同时空的交叉重叠,让一对情侣穿越时空遇见曾经的自己。
人到中年,事业生活两不顺,他们看到曾经阳光快乐无畏的少年时代,能否重新激起生活的信心?
音乐是《久别·重逢》的重要元素,主人公苏升华是一名音乐创作人,他在每个阶段创作的音乐作品,流露出他的内心声音。
郑伊健作为一名歌手,在片中弹唱自如,他的歌声中唱出了角色对生活感受、对恋人的不舍。
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一位演技纯熟的郑伊健,他不再是过去黑帮片中的青年大佬,他在《久别·重逢》中呈现出角色的复杂、深沉。
郑伊健依旧很帅,但帅出了内涵。
《久别·重逢》以清新自然的格调、构思奇妙的故事营造出优美的叙事氛围,是一部有诚意且有创意的港产电影,我很庆幸在影院中欣赏了它。
本来想去看《还有明天》遭遇密钥没到临时换片,看了看是音乐题材,卖票的一直忽悠说该片放映仅此一次机不可失,也想让生活多经历些偶然,所以去看了(村里居然公映日前一天就放上了)。
一定意义上不是一部“好”电影,《你好,之华》、《情书》的影子、不加理性克制的泛滥表达、不伦不类的香港日系风画面和故事、混乱的节奏、并不高明的立意、失意中年男人的意淫,甚至和我大学时期拍的一个学生作业构思很像……但另一种层面,个人越来越不喜欢所谓“好”电影,怕经典模式怕套路化怕结构太过精巧让人觉得望尘莫及怕题材太会讨人欢心,所以这一部也可以是非常好的电影,真诚、天马行空的想法涌现、构图、光影、美好的主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它强烈地调动起了人的情绪与记忆,明艳的少女喜欢男孩时的雀跃、微表情、按捺不住的小心思、第一次打电话聊到凌晨天空泛起鱼肚白、而男主人公和女主女儿一起在日本海边悼亡逝者的那一幕,第一次让我思索关于永恒,关于生命中那些永恒的爱,关于死亡前夕那些纷乱乱的画面……我对长久的爱没有信心,相信人不一次也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相信时间绝对运动(一定意义上我很像《东邪西毒》的主人公),但这一次,我忽然慢慢回忆那些我过往人生的每一个人,在死亡那一刻,我还会记得谁?
还会和谁的生命有牵绊,会不会有那个所谓的Exactly love陪在身边,我不知道,也说不上话来,只是呆若木鸡,静静看着影院灯重新亮起,我们一个个个体从黑暗中的自处,回到人头攒动的现实世界,听完主题曲、钢琴曲、看着字幕缓缓消失、打扫的人进来又离开,我站不起身,像呆住了一样,年轻风骚的阿姨们说: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两个中老年大叔说:这片子挺好的……,嗯,挺好的,我们在同一空间观看这同一方寸的银幕里表现的光影,试图共融,但意义空间不会完全相通,这应该就是我们之所以需要电影、之所以爱电影应该有的感觉。
而我们该如何承受岁月流水的侵蚀,该如何去承受这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爱之重呢,一切都未可知,但应该时刻对生命馈赠的一切悲欢欣然接受,爱是快乐的事情,爱是礼物,生命是一曲盛大的交响乐,生命是赞歌!
(PS:看完好想吃电影里的焦糖布丁,只能在村里没关门的小超市买了几根奶酪棒和液体冰激凌,嗯,我还需要一点酒精,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仍然在呆若木鸡,后劲蛮大)
又是一部预告片就已经很打动到我的电影,我推荐朋友一起看的时候,我说这是一部爱情、文艺、奇幻电影。
当时居然没想起来小清新这个词,其实最合适的还是小清新。
港片里还有类似的小清新的有《为你钟情》、《时光倒流的话》。
这部戏,我认为7.8分,为久别再见的伊面,可以再加0.2分,凑成8分。
1,我最喜欢的是奇幻设定因为看过预告片,也一下子看懂电影中的伏笔,比如女主那句我见过长大后的你。
所以我不费力发现了所谓的女儿,就是女主本人。
编剧的能力当然不止于此,看到结尾部分时候,我又开始想一个不属于我的问题,接下来要怎么演下去。
没想到编剧出的是双重穿越大法,伊面又穿越去了女主年轻时候的年份。
伊面看到四个年轻人在海边开心玩耍的画面,是我近几年看到的奇幻片设定最佳。
伊面临走之际问了一句,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女主答应会尽量试试其他的方法。
在另一个未来,女主没有选择去做手术,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虽然很理想化,但是我很喜欢这种设定,治愈了好大一部分观众。
2,伊面的大叔魅力
有几个镜头,还是发现郑伊健帅的那么出众;当然也有更多的镜头,发现伊面是真的老了。
是啊,我之所以跟那位友人去电影院看这部戏,有一半以上的理由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看看郑伊健。
小银幕或手机或ipad上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看了一半左右,脑海里不禁想到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的歌词。
伊面我认为这次的演技很不错,第一次听到假扮女儿的女主弹起熟悉的那首曲子时,伊面一下眼睛就红了,很打动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细节,我要大大的赞一下主创人员,伊面跟年轻女演员没有吻戏,非常好的一个坚持!
难得见伊面饰演一个被抑郁症折磨的颓废大叔(衣品还是很出众),很有新鲜感。
伊面本来就是歌手,演音乐圈的人也不算跨界。
唯一想吐槽的一个小点是,伊面没想到还是那么懒,弹钢琴没有一个全景镜头,你看看隔壁伟仔是怎么拍摄弹钢琴的戏份的。
3,女主许恩怡我已经过了无限buy这种灵动少女的年纪,我甚至认为开头有几场戏,女主扮可爱有点刻意。
但后面有一场情绪爆发戏着实是惊艳到我了。
他们那次去喝酒,趁着醉女主去弹唱了他们俩的那首歌。
深情看着男主:你难道还没有发现我就是夏文煊吗?
听得让人怜爱顿生。
前面还有一幕也演的很好,他们第一次来酒吧,女主弹了那首歌的上半首,伊面犹豫了很久去弹了下半首。
女主看伊面的那个表情,藏不住的爱意和欣赏(欣慰)。
年纪大了以后,我跟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很不同。
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是年轻时错过的女孩,说实话这次这部戏里面的爱情部分,没有很打动我。
真正让我第一次起鸡皮疙瘩的场景是,男主和女主报名歌手迟到以后,男主鼓起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管不顾的激情solo自己的音乐,我还是那么容易被年轻人的power感动到。
许恩怡是大美女柏安妮的女儿,可造之材!
4,原声音乐大赞小清新电影,除了演员,画面和音乐都非常重要。
这部戏夸张一点说,画面和音乐比演员还要更好。
我喜欢全片一首一首的配乐,都很贴剧情。
有两处原声音乐惊艳位:一次是女主第一次穿越,突然出现到医院。
还有一次是伊面第一次穿越,这里的音乐配的很带感。
就我个人情感体验来说,我认为可以和《星际穿越》的最后神级配乐起到一样的推动剧情的效果。
5,港片不死!
正是每年港片有这样一部又一部让观众看了觉得很舒服的电影的存在,我始终对香港电影的未来是有信心的,低谷不可怕,只要创作者有心,作为观众都是能感受到的。
时间不会亏待每一部好电影。
治愈系的小清新文艺片,故事讲述了青春时代的美好,也有中年后的遗憾,疗愈,和解更有时空穿越的玄幻意境!
画面唯美,配乐动听!
剧情围绕郑伊健《我的歌》展开,用时空穿插的叙事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故事很简单,但演员将角色刻画的细腻深刻,真的很感动,很治愈!
这个电影的创作团队也真的很用心,每一帧画面都美出天际,音乐才子陈光荣亲自打造的配乐不仅好听,更贴合剧情,让整个电影得到升华!
郑伊健的表演脱掉了靓仔的标签,将一个失意落寞颓废的中年音乐人演绎的淋漓尽致,禁不住让人泪目!
许恩怡很漂亮很灵动,将剧中的灵魂人物青春活泼完美存现,陈卓贤的校园风也表演的很生动,总之这部剧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的很好,是香港难得出现的一部佳作,好电影不容错过!
標題知音(滋陰,女主角小夏文萱說的)和補腎(男主角小蘇昇華說的)是電影中的一個諧音梗,我覺得很能代表戲中他倆的關係。
夏是蘇的知音,他們的相遇相知在唱片店欣賞同一張唱片並試聽開始。
其後夏聽蘇在學校儲物室彈鋼琴,她脫口而出的說從音樂旋律中聽到大海,之後蘇再彈一段問她如果音樂有顏色的話,她聽到的是什麼顏色?
她答是藍色。
蘇又再彈了一段並再問她這是什麼,她再答是小鳥。
把這些拼湊在一起,小鳥在藍色的海上飛翔,我腦海中浮現了這電影海報的景色!
片中把長洲和日本都拍得很美:* 夏日的長洲;* 潔白的校服;* 窄長的家樂徑斜坡;* 踏著單車的中學生在窄卷中穿梭;嬉笑聲在風中回盪著;* 鋼琴聲、結他聲和歌聲是代表著青春的符號* 四個中學生在沙灘玩水;* 水把細沙從腳縫隙抽向海中;* 蘇為夏在結他伴奏下唱了一首他作的新歌,夏陶醉的聽著後說:好好聽喔!
這段莫名的觸動了我🥺* 焦糖布丁的甜是蘇與夏專屬的戀愛密碼;* 不擅言詞的蘇在他的臨海秘密音樂小基地,深夜為夏彈奏了一段他的曲子,之後他倆促膝長談直至夏入睡;* 夏向蘇意味深長的說道:我看過未來的你* 夏送了一本音樂書給蘇,內頁上寫上「我喜歡你」的表白;但比刻蘇要跟隨離婚的媽媽遠赴澳洲* 他倆不捨地在校園走過一段長路,誰都沒有說話,夏最後拖了蘇的手一下又很快放開;* 夏的女兒summer以母親年輕時的樣子闖進了成年蘇頹廢的生活;* Summer提著母親的骨灰和遺願,請求蘇和他去一趟日本把骨灰撒向大海;* 日本四國愛媛縣JR行駛中的列車;* 道後溫泉本館和式榻榻米;* 松山大街道上的小酒館;* 蘇因痛風發作在商店街踏著久未踏過的單車;* 蘇和Summer一起嘗試尋找但錯過的達摩夕陽;* Summer把「媽媽」的骨灰撒向海中並念著為什麼40歲的她這麼年輕就要離開這個世界?
* 兩人在高知縣一條神社⛩️祈福許願;* 他倆並肩的走在窄長的日式小路上,互相傳球似的踢著掉在地上的乾果實;* 兩人再回到那個小酒館,玩著酒令遊戲,誰提起「歌」字要罰飲,Summer自罰一杯地走向鋼琴,邊彈邊唱著他們專屬的歌《我的歌》,這時我也滴下了忍不住的淚;* Summer 說:蘇昇華,你真的到現在也不知道我是誰?
之後奪門而出;* 蘇追出並在神社找到小夏,她手上拿著一棵點燃著的煙火,喊著我不知你是真的不知道或是不想知道,之後人在黑暗中慢慢消失掉,這一幕拍得很淒美。
我覺得本片在這裏便應該要完結了,因為已經很清楚交代了Summer就是少女夏文萱穿越到未來見已成年的蘇昇華,不用再畫蛇添足地後續的讓蘇去證實這件事,繼而再穿越回過去重遇那時的他們,我明白導演想讓蘇重新找回自己對音樂的初心並作好餘下的半首歌,再回應當年小夏在書中內頁的表白,解開了心結繼而最終治癒了他的抑鬱症,但這樣刻意的把故事說得太圓滿卻適得其反,就像把一杯水倒得過滿而溢出,留白反而令觀眾有思考空間。
整部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出色的攝影和女主角少女夏文萱(許恩怡飾)自然而毫不造作的演出,她演活了一個清純女中學生面對清澀的puppy love 時那種心如鹿撞,忐忑不安又不知如何表白的心情,她最後彈唱的那首歌的確令人動容。
Ian陳卓賢飾演的少年蘇昇華表現是合格的,他這角色設定和自身性格有一定程度上的吻合,都是憨厚不擅言詞,有音樂才華卻又有點懷才不遇,面對愛情顯得手足無措,和少女夏文萱的對手戲令人看得很舒服自然。
蔡思韵演成年夏文萱因戲份所限,在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之中也算是演出稱職,惟總覺得她的造型,特別是髮型不太適合她本人,可能為了切合年輕時夏的樣子,令人感覺怪怪的格格不入。
最後,觀感最差的是飾演成年蘇昇華的鄭伊健,他用一種極頹的演法貫徹全片,完全沒有什麼層次可言,特別和Summer最初幾場對手戲,既然他已經決定去日本為夏撒骨灰,但卻擺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態度,令人有種壓抑的不適感,片末他唱著自己的歌《我的歌》時,空洞無力的聲線卻支撐不起那激動澎湃的情緒,特別是同場和Ian表較下,即時高下立見。
久别重逢的穿越剧情并不是需要脑洞有多大,毕竟大多数人都可以在中间想到后面的结局。
整个电影的镜头更多是描绘一个人面对过去事的心里反应。
对于中年后的人,假如可以有如果再来一次的机会,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就是电影该给我们讲的故事。
所有的剧情最终还是要回到最简单的生活态度:做过,没有什么再后悔了。
抱住我係嚟睇一出青春校园破镜重圆爱情剧点解会攞金像奖嘅心情,结果就係完全出乎我意料嘅好睇,几乎喊咗大半套戏,平复完心情出影院攞poster工作人员:我就话明明仲有一个。
剧情平稳而不拖沓,有反转位有惊喜位,每一处配乐都恰到好处、好听。
当我睇到Summer望住苏升华弹琴个背影,嗰种好心up嘅感觉令我忽然反应过嚟,唔通今铺又玩940920?
果然…不得不说许恩怡每一场喊戏,我都睇到忍唔住跟著喊。
仲有一个位係我而家脑内重温返醒起嘅,就係佢哋荡千秋,苏突然叫“夏文萱”,有闪过一瞬间嘅惊喜,“有冇人话你好似你阿妈”,跟返后面夏文萱好失望质问苏係唔係唔记得咗佢,再回想返千秋嗰一个眼神其实都同样带著失落。
喺睇戏前一日我有开始听《久别重逢》,好惊喜原来係郑伊健Ian合唱,睇戏中间嗰阵就会忍唔住开始谂:欸?
所以佢哋会一齐唱呢首歌嘅机缘係乜嘢?
答案点知又真係有。
原来都係一出讲梦想讲初心嘅戏。
距离睇完电影过去一个钟,依然喺巴士上喊到眼泪止唔住,可能係耳机里播住《久别重逢》太好听,可能係睇咗一套好睇嘅电影太难得,可能係谂返起伊面呢个中佬真係好靓仔,就係好想喊…希望有更多嘅人可以睇到《久别·重逢》。
上篇文章介绍了郑伊健的新作《久别·重逢》,主要是从两性心理这个角度去谈的。
(郑伊健回归之作:两性心理学典范)要我说,从“电影”的角度讲,它就是郑伊健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虽然内地票房只有可怜巴巴的100多万(香港则有1000多万并荣获金像奖七项提名)。
而郑伊健也贡献了他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细腻、准确、动人。
我不知道金像奖为何没给他影帝提名,这绝对是个错误。
(《九龙冰室》当年还为郑伊健带来金马影帝的提名)
《九龙冰室》前天的文章较长,今天我将花较少篇幅来“怀旧”。
因为《久别·重逢》除了电影本身,还给我凭添了些额外的感慨:郑伊健在片中饰演的是个落魄潦倒、已经过气的音乐家:一个不想活又不会爱的男人(当然影片最后,在夏文萱的帮助下,郑伊健学会了去爱,内心得到了救赎)——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最“颠覆形象”的一次。
因为曾几何时,他可是最帅最阳光、最会爱的那个人。
郑伊健与黎姿在80后影迷的记忆中,郑伊健是仅次于甚至不亚于四大天王的“情圣”,这主要来自他在银幕中的形象。
银幕里,他是唱着《甘心替代你》将身中数枪、奄奄一息的“小结巴”轻搂怀中,无声啜泣的男人;
《古惑仔3只手遮天》他是丰神俊朗、内心温柔,与“不哭死神”步惊云截然不同的聂风,面对背叛他又即将逝去的孔慈,只是强忍悲痛询问她:“你有没有爱过我”;
《风云雄霸天下》他是“命犯天煞孤星”的华英雄,因妻子洁瑜的死而彻悟,为了不再连累一双子女,主动销声匿迹、隐姓埋名。
《中华英雄》他还是《蜀山传》中的玄天宗,眼看师父+爱人孤月大师(张柏芝)的脸像瓷娃娃一般逐片破碎,他的心也跟着一并碎去。
哪怕到了2010年的《飞砂风中转》,郑伊健虽然不再去爱,但依然“自爱”——他否定的只是“古惑仔”式的烂人生,不像《久别·重逢》一上来就否定整个人生。
《飞砂风中转》总之,郑伊健的过往角色深情、内敛、勇毅、重责任、有担当,守诺言,加上其长发飘飘、帅气逼人的形象,演的又多是漫画英雄和武侠电影,这让他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再看银幕之外:年龄稍长的观众应该还记得“双琪夺面”这个八卦,我对孰是孰非压根不在意,因为感情这个东西,没人说得清。
我只知道:梁咏琪和邵美琪,可都不是一般的女人。
当年邵美琪被指堕胎而消瘦,郑伊健驳斥到:“如果找话题可以说我卖白粉、赌博什么都行,但我最恨人乱写我女朋友。
”——能当众说出这种话的男人很难不让人爱。
可惜两人聚少离多,嫌隙渐生。
当这段持续七年的感情无疾而终时,郑伊健将4000万港币的地产赠与了邵美琪(这年头,对女人来说,这点太重要了......)而认同“缘分已尽”的邵美琪虽然伤心,但对郑伊健也并无更多怨言。
郑伊健与邵美琪对这类事情,我的意见一贯是:爱情中不论男女,“变心”是可以的。
关键是“变心”之后你的行为和你怎么评价你的前任。
如果摊上那种能把前任贬的一无是处的人,赶紧远离。
2013年,当郑伊健终于选择蒙嘉慧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时,邵美琪和梁咏琪都第一时间为其送上祝福——做男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夫复何求。
郑伊健与梁咏琪这个人,女生喜欢、男生羡慕,“男女通吃”的结果就是提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最红的华语男星,郑伊健的名字当仁不让。
我曾经就很喜欢他。
试问:哪个青春期男生没看过《古惑仔》,又有哪个男生不希望自己像郑伊健一样“酷”、一样招女孩儿喜欢呢?
当然,如今回头看,那都是些小孩子的想法......
这么多年过去了。
曾经的“漫画脸”终于熬成了年近六旬的大叔。
而曾经的少男少女,也都人到中年。
看《久别·重逢》前,单凭剧情简介,我就猜到这片的大概方向和“路数”,但我没想到它这么“狠”:一上来就是两个“半死不活”的人。
第一个镜头就是病床上一脸颓废、目光涣散的郑伊健跟医生摊牌:“随便吧。
”记忆中的“英雄”表示:如今他不想活了——那可是曾唱出“英雄路远掌声近,莫问苍生问星辰”的人;他关心的应该是“平地一声惹风云,谁是结局谁是因”;问的是“门外雪,各自扫,难道会更好?
”;叹的是“人未老,爱易老,离别却太早”......
就这么个银幕内神一样的男人,如今却在银幕内不想活了。
这真令人唏嘘。
当然,你也不要误会,《久别·重逢》是一部很治愈的电影。
它并不消极,它的真正主题是:人要如何在漫长时光中完成自我救赎。
我只是说郑伊健此番饰演的这个角色,与他过往“情比金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相比,差距大了去了。
本片中,你能看到这个男人最脆弱,甚至最自私的一面。
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57岁已然过气,已然“无人问津”的郑伊健(恰与他的角色、这部电影的票房相同)用这部电影告诉你:纵使青春不再,还是要在寻常生活中发现惊喜、试着去重拾那颗少年心。
就像如今回头重看《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这类风靡一时的电脑特效“武侠”大片,你会发现一件事:它们“幼稚”是“幼稚”了点,但有两点,如今的电影做不到。
一是流畅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好。
这个取决于一个剧组是否把要说的事情全盘考虑清楚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讲好一个故事”都成了对一部电影的期待。
你说一年到头不讲故事的真·文艺片又没几部,对不对?
二是演员的情感投入度和真诚度。
要知道:不论《风云》、《中华英雄》还是《古惑仔》,这都是漫画。
漫画世界相较真实世界,等于是要再创个新世界出来——这是很难的。
打造一个正邪分明、简单热血、对人性高度简化和提纯的超现实世界并让人信服,其实很难。
但郑伊健、郭富城、杨恭如、千叶真一......这些人就是有能耐让你相信这个世界、相信片中人物流露的情感。
哪怕它是“不现实的”、幼稚的——那么“假”的人物,他们演来就像真的;而如今很多“现实题材”,演员的表现就是假、就是在装腔作势。
就像以下《风云》中这三场戏,我压根不相信现在有人能做出来,他们大概一看剧本就会想:“这什么鬼......”
这不全是演员的问题。
也跟前互联时代的人心单纯和移动互联时代的专业度下降和注意力稀缺有关。
就比如《风云》中杨恭如这个角色,如今的演员没法演:她首先会质疑这个角色是不是“绿茶婊”,内心先给出一个道德评判(那还怎么演?
),觉得这个人既喜欢风师兄,又喜欢云师兄,实在太傻、太不符合女性主义了......但这么想是不对的。
孔慈是个深闺中长大的小女孩,她就分不清“爱”、“欲望”和“着迷”的区别。
就像她爱收集各种各样的彩色石头,她对“风云”都产生爱慕心理,恰恰证明她的单纯可爱,毫无心机。
如今的演员做不到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太“成熟”、思维太“发散”:二十几岁的女演员根本演不了小女孩;而三十几岁的男演员更演不了漫画中的英雄。
那样单纯的“超现实”——童年时代过掉了。
本以为是用《不能说的秘密》来演《初恋这件小事》的日式纯爱,结果是当代《胭脂扣》似的鬼片。
而且还挺细思极恐,女主从90年代末高中生穿越回来能参加自己40多的葬礼,还能坐飞机去日本往海里撒自己的骨灰。
而她这么一往情深(但又嫁做别人妇还育有一个女儿)费周折的穿越是为激发自己高中暗恋男友职业音乐人焕发创作第二春(这估计又踩了简中女权的雷点)。
而久别重逢是指中年郑伊健和高中时的自己。
剧本任性又悬浮,需要钢琴就在医院、居酒屋、空房就会有钢琴,二人没有约却可以默契的出现在同一间民宿,所谓达摩日出的挖坑不埋,而二人多年后在医院的重逢女主看到住院的男主不是问候身体而是一句有时间喝咖啡就暴走。
男主再看到和高中女主完全一样的女主女儿竟也心如止水,看来女主只是单恋。
片子和香港也没啥关系用南方任何海边小镇都可替代。
配乐主要是钢琴、吉他,也有大提琴、口琴、长笛、排箫。
但需要音乐在片中很吃重的起承转合作用却作品流于平庸,优美但无新意不动人,男主高中完成的上半段和后来中年最終完成的下半段不搭,完全是两首歌。
而在高中时歌手的配唱下又把郑伊健唱功不好的缺点放大了。
郑伊健这首《我的歌》在黄伟文的作品谱系里也是一般。
选角上郑伊健与演成年女主的演员目测得有二十年的年龄差真不像高三和高一的学长学妹。
不过本片和目前港片当下大讲人生困境、阶级矛盾与残酷社会的《白日之下》《年少日记》《正义回廊》《浊水漂流》《破地狱》《窄路微尘》……一系列香港新当代电影完全不同,去讲架空纯爱,却也自成一格,复古独行。
不是一般的垃圾,这种水平还真是我上我也行